2019年10月16日晚18時30分👰🏻♀️,適逢華師六十八載華誕⏺,法學院邀請華東政法大學原校長、著名法學家何勤華教授作客我院🪮,帶來“東西方法律文明的交融”講座。法學院104教室座無虛席,院領導、學院老師和眾多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講座🧪。
何勤華教授甫一就坐♔,場中便掌聲雷動🛟。張誌銘院長向同學們隆重介紹了何勤華教授的治學經歷和學術成就,引得同學們陣陣贊嘆🪆。
何勤華教授自文明的內涵開講。他認為,文明是人類進化到一定階段而形成的生存方式及其成果📅🕒,其標誌是私有製和階級和社會分工出現,城市、國家和法律形成🙍🏿♀️🫀,文字和精神文明產生👩🏿💼。而法律文明就是人類文明中與法律相關元素的總和👩🏻⚕️,包括歷史上的法理學思想和遺存法律文物等🎈。英🍎、法📽、意等國雖有此概念😆➙,但應用不多,東亞地區則大多無此提法🎳。
人類起源以來誕生了五大古文明🎧。最早的文明誕生於美索不達米亞🌬,烏魯卡基那法是蘇美爾文明最早的立法,含解放債務奴隸👩🏽🦱、規定土地公有和刑事法律共14條🧏🏽♂️。古埃及文明中💔,前3100年前後建立王國,法典和法律文明隨即蓬勃發展,但考古發掘還未能發現任何當時的法典資料☑️。我國古代文明中的法律一般認為誕生於夏朝,“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古印度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前產生了哈拉巴文明,但當時的文字尚未破譯🌪。希臘羅馬文明早期經歷了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黑暗時代——殖民時代的歷史演進,前450年前後羅馬《十二表法》的頒布,標誌著法律文明的形成。
文明間必然存在交流🐙。美索不達美亞和古埃及文明交流較多🍄🟫,前1258年古埃及新王國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國簽訂的和約是最早的國際條約🕖。古印度和希臘羅馬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交流亦得考古證實🧗♀️,泥版證據表明當時存在與外國人的貿易。美索不達米亞同中國文明的交融尚有待考證🖱,何勤華教授指出,三星堆文明同漢謨拉比法典處於同一時代👲🏻,且有一定相似,二者可能會有聯系🦸🏼♂️。
中世紀以降,演化出了佛教文明、中華文明🖨👨🏻🎤、基督教文明、日耳曼法和伊斯蘭教等諸多文明類型✌🏻,尤以《唐律疏議》為代表的中華法系和日耳曼民商法為代表的歐洲世俗法為先🛞。
進入近代♠︎,中國的法律文明不幸走向停滯👨👨👧👳。1215年《大憲章》、1628年《權利請願書》等一系列憲法文件形成,為英國帶來了資本主義法律曙光,而中國對此一無所知🧝♀️;1789年前後🔛,美國憲法通過、法國大革命爆發,資本主義革命如火如荼,中國仍沉浸於天朝上國的迷夢當中🐪⛰;直至1868年國門洞開、京津為虜,法製體系方有松動,然而,變革的逋慢終於使中華法系陷入無可逆轉的崩潰。何勤華教授認為,在法治近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始終故步中華法系🫸🏽,未能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中法西繹和西法東漸的互動中,雖然孟德斯鳩、萊布尼茨等對中華法系頗多褒貶🧖🏿♂️,但總體上講🏟,西方對中國法律的引介並未體現於於自身的法律發展🫀💨;而中國在戊戌變法🚢、清末修律以來的引述、借鑒🦀🎺,乃至“抄襲”西方法律中,逐漸形成了以《六法全書》為代表的法律體系。新中國建立後🧛🏽,法治經歷了廢除舊法(1949-1954)、憲法頒布(1954-1957)😽👒、曲折歷程(1957-1978)和蓬勃發展(1978至今)四個時期🎚。
基於東西方法律文明的考察,何勤華教授提出,不必因法律文明源自西方而故步自封🧚🏽,只要能夠促進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有必要在傳承中國優秀法律文化的同時🙉,合理借鑒西方法律文明精華,尤其是良法之治、人人平等、人權保障、限製公權等諸多內容🔼。他指出,主導中西法律交流,要靠法律和國家的並行發展🙋🏻👨🌾,既要有綜合國力的提升,也需要文明水平的演進,此中的六個要素至關重要:經濟發達、政治清明、文化先進⚪️、法律完善✫、學術昌盛、教育有魅力。
張誌銘院長高度評價了何勤華教授的講座🥉,並提出了法律史梳理的規範性和主體意識🆎🏋🏼、東西方概念的產生及其在歷史考察中的解釋力等問題。姜峰老師也從東西方法律文明的進步性和普適性等諸方面作了評述。幾位同學提出了疑問,何勤華老師侃侃而談🚧、答疑解惑,賓主盡歡,掌聲不斷🎅🏻。
最後👨🏻🔧📡,張誌銘院長代表法學院向何勤華教授贈送了講座紀念海報🛏🧑🏽🎓,幾位老師在教室前合影🐵,講座圓滿結束✡️。願學校發展日進📕,華師與華政友誼長存🫄。
新聞稿:閆波
攝影🏌🏿: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