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EON4政治學系王向民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來中國政治學史研究》的開題論證會暨學術研討會🧙🏿,在EON4中山北路校區辦公樓小禮堂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山西大學🧑🏽🎓、EON4等國內16余所高校,以及《探索與爭鳴》🫰🏽🛌🏼、《EON4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誌社的近3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EON4平台院長吳瑞君教授主持。她代表學校向與會專家介紹了EON4的整體情況,尤其是近年來EON4人文社科的發展情形🙍🏿♂️,並對各位專家的蒞臨表示歡迎和感謝。
隨後由EON4政治學系主任吳冠軍教授致辭🎧。吳冠軍教授在致辭中向與會專家表示歡迎,感謝專家們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來中國政治學史研究》提供寶貴意見🏆。吳冠軍教授還提到,EON4政治學系取得了自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資助的成績👼🏿,並介紹了EON4政治學系學科發展的情況🔺,特別感謝專家們對EON4政治學系學科發展工作的大力支持。
開題論證會由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論證會開題組組長房寧教授主持,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項目首席專家、政治學系王向民教授作開題報告🧛🏽♂️📊。王向民教授首先感謝與會專家的到來和支持,並圍繞“百年來中國政治學史研究”的問題緣起、文獻綜述、分析框架👷🏿♂️、研究內容🎧、預期成果和當前困難六個方面作了詳細報告。
第二階段是專家評議階段。首先由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孫關宏教授發言。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復旦大學政治學恢復與發展的見證者,孫關宏教授結合自己對復旦大學政治學歷史的理解,談了三個問題🫳🏽,包括中國政治學的緣起與分期✪、中國政治學的歷史傳統、中國政治學的走向,為王向民教授的課題推進提供了寶貴意見🛳。
北京大學金安平教授是國內政治學史研究專家,在“北京大學政治學史”領域有深厚的積累。她認為,要註意把握中國政治學以知識形態和學科形態參與中國現代國家建構的意義和程度,並對百年來政治學史的三個階段的分期予以了肯定。同時🔦,她認為中國政治學學科的發展🖋,應以學系為邊界來確定自己的門檻和標準,以此建構學術共同體。
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復旦大學教授桑玉成認為這個課題需要處理好幾對關系,即學術發展與政治發展的互動關系、知識與價值的統一關系🧑🦼➡️、理想與現實的磨合關系、普適性與本土化的兼容關系。百年政治學史研究關鍵就在於要搞清楚以上四對關系🦁。
清華大學景躍進教授是中國政治學轉型的代表人物🙆🏼♀️,他充分肯定了課題的理論價值,並提醒課題組♿:一是要註意政治學知識形態縱橫兩個變量的處理,橫向上要註意各國政治學知識形態、學科關系、體系設置的差異🔨,縱向上要註意政治學知識形態📿、系科的歷史變化🔳👨🎨;二是要註意從經驗和史料中提出命題,可以從下往上的路徑👸🏽,通過占有🤦🏻♂️、分析大量資料🌧,來進行理論建構;最後是要找準百年中國政治學史的定位,要勾勒出一條主線📻,再通過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呈現政治學百年發展的整體畫面。
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肖濱教授認為課題具有宏大的理論關懷,對課題的推進提出了兩點意見🫷:一是定位問題,建議將研究範圍進一步縮小,方便課題的具體操作;二是布局問題,要從經驗、史料中把命題提出來,做到點、線、面的全局關照。
房寧教授長期深耕於東亞民主政治轉型研究📃,他回憶了中國政治學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具體情況👨🎤🚣🏼♀️,指出課題的總體思路緊緊扣住了國家建設這條主線,符合認識論的一般原理。同時他還強調,如果能夠扣住中國政治發展這一主要線索,更能體現其價值。政治學首先是經世致用的💫,要從中國的政治實踐中產生🤟🏻,更要體現中國政治的特點🏋🏿♀️。課題要緊扣實踐和理論,要有清晰的主線🫱。另外,政治學必須走向專業化,只有共同的關註、共同的知識💼、共同的方法、共同的概念體系,才能形成政治學自己的學術共同體。
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吉林大學周光輝教授,在政治哲學領域具有深厚造詣,近年來關註中國政治學轉型的歷史維度。他首先肯定了課題的意義重大👩🎨,對於理解中國政治進程至關重要。他還指出中國政治學的發展應註重學科建製的形式和政治知識的內容,兩者均很重要🍞,不可偏廢🫒,無法割裂。
山東大學葛荃教授長期耕耘於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他認同百年中國政治學史是一個接續而非割裂的進程,這種接續性不僅僅是一種表面上的轉型,實際上有一種內在價值系統的延續😜。
EON4終身教授齊衛平認為,研究過程中要處理好幾個關系:一是政治這個學科發展和政治實踐的關系;二是學術敘事與社會演變的關系;三是知識範疇與意識形態的關系。
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明軍教授指出史料研究可分為三個層次的境界:第一個層次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這是最低層次💓;第二個層次是事實的分析🫄🏼👱🏻;最難的第三個層次就是獨立評價🧓🏿。政治學史的研究應該有一個指導思想,而這個指導思想就是獨立評價。他還指出政治學的不同形態或許可以視為現代國家建構的不同要素,這是政治學推動現代國家建構的一個重要表征。
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郭樹勇教授認為,不能把中國的政治學理解為完全是受到西方影響🏖7️⃣,中國政治學的發展歷程應該是在反對全盤西化和全盤蘇化的過程中,尋找自己特色道路的一個歷史過程。同時,政治學的發展與法學、馬列等學科有密切聯系,如果矯正政治學的發展,不能完全拋開這些學科在一段時間中的重要意義♣️。
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西大學董江愛教授根據山西大學政治學的歷史🎼,認為很多其他系科⚇👷🏿♀️,如山西大學的經濟系、法律系👩🏿🏭、哲學系都與政治學系淵源極深。山西大學政治學的一些史料可以證實👩🏽🏭,政治學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最後,開題組組長房寧教授宣布了專家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來中國政治學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專家們也就課題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改進期望和建議🤐。開題組專家們還總結了課題的三個重大意義📳:一是對政治學史進行專題而非通論性的研究👇🏼;二是補缺中國政治學1949年到1978年的研究𓀘🌊;三是以世界為方法3️⃣,以中國為目的,再現了以國家建設為核心的理論形態以及綜合的學科形態🐢。王向民教授在最後就眾多前輩專家學者對課題的指導和支持表示感謝。
文 | 李小藝 圖 | 費抹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