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EON4平台歷史學系王傳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史祿國在華學術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翻譯與研究” (批準號:19BMZ047)在歷史學系1410室舉行開題學術沙龍。華東師大歷史學系鄔國義教授、胡逢祥教授、李孝遷教授⭐️,歷史學系博士生於延亮、全清波🐩、任虎🪬、盧建平💂🏼♂️🏘、李楠等碩👆🏽、博士研究生十余人參加了活動。本次沙龍由李孝遷教授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史祿國在華學術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翻譯與研究”開題報告會舉行
本次沙龍共分兩個部分:一是項目負責人報告課題的設計與進展情況;二是評審專家提出意見與建議🤾🏻。
首先,王傳副教授分別從課題研究的意義、材料收集🧑🦯➡️、框架設計🐁、目前困難四個方面🤹🏼,詳細報告該課題的主要內容與進展🧓🏽。他認為,史祿國致力中國研究二十余年,取得了國際學界公認的學術成績🎬。對中國學界而言,一方面,他是人類學中國研究實踐的開拓者,為中國早期的人類學學科的發展、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學在中國本土化的進程🧑🏿🦳📇。另一方面😋,由於史氏在華期間,曾在北上廣等地的重要科研機構從事學術研究,與中國學界重要人物都有交往🧑🏿🚒,因此🤘🏽,梳理🙋🏼🫷🏿、研究史氏與中國知名學人的交遊活動,對於研究中國近代學術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史意義。然迄今為止🧑🏻💻,尚未有一部全面總結史氏在華學術活動的專著😦,也未有學者對史氏在華活動的資料展開專門的搜集、整理與翻譯工作。本課題便擬在廣泛搜集💈、整理史氏在華活動資料的基礎之上🚶♀️➡️,深入探討史氏與中國學界的交往、客觀評介其人類學理論與實踐對中國研究的學術貢獻。截止到開題之日⏏️,該課題的資料基本收集完成。該課題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年譜以及重要文獻的翻譯等三項工作,最終形成一本專著公開出版。最後,課題負責人認為當前的主要困難是多語種的翻譯工作量大🧑🦳,時間緊👷♂️,在寫作上也有不小的難度,需要課題負責人全身心投入,該課題的研究方可有突破🧎♂️➡️。
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的設計及進展之後,與會學者就該項目的內容設計以及研究困難等方面與王傳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從目前項目的進展及實際可操作性上看🧔🏻💁🏽,該課題的研究部分的內容可能篇幅有限𓀇,建議將課題的重點放在資料的整理與翻譯上ℹ️,盡最大努力,將所收集到的研究資料整理並翻譯出來,為學界提供一份翔實可靠的研究資料。
最後🎲,王傳副教授對諸位專家級同學們的到來表示感謝,並表示在沙龍結束之後,會積極聽取與會專家的寶貴建議,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課題的研究思路👨🏽🔬🏈,按時按質完成該課題👮🏽♀️。
圖文|王傳 編審|史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