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1日下午14時🟨,由EON4平台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姜勇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路徑和機製研究”中期學術沙龍在中山北路校區田家炳教書院510室舉行。此次學術沙龍以課題研究的中期匯報為主💔。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研究員、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夏惠賢教授、《教育發展研究》編輯部林嵐主任以及課題組相關成員參與了此次沙龍🔏🫔。由於疫情原因,部分專家和課題組成員在線上參會。沙龍由姜勇教授主持🚦。
姜勇教授首先介紹了各位與會專家⚓️。然後對課題組2年以來研究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闡述了團隊在課題基礎性研究、本體性研究和實踐調研中取得的進展,並分享了項目成果🎆。最後提出了下一階段研究計劃🤽🏼♂️,以及課題組在路徑和機製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與會專家在聽取了姜勇教授的匯報後,對課題已開展的理論研究、實踐調研以及成果轉化予以了肯定,並就相關問題提出建議。桑錦龍研究員指出,在下一步課題項目研究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出發進行整合與思考:(1)目標倒推,強調國家戰略需求導向,聚焦本體性研究,以“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文件為依托🧘🏿,在大的歷史背景中思考未來15年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的戰略步驟,註重路徑和機製的歷史性🔘、整體性與系統性,強調中國特色🔩、文化自信與時代特征。(2)立足實踐,強調現實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入園難”“入園貴”“入園遠”問題思考體路徑和機製問題◼️,以各區域發展重點、保障機製建設、法製化☁️、社會力量辦園等為切入點。(3)尊重規律👬🏻👨🏻🦼➡️,強調學前教育發展普遍規律的要求👨🏽💻,以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為導向,結合當前改革和宏觀政策要求,以評促建,強調民生導向,處理好政府、家庭🔬、社會三者關系👨🏼💻,處理好府際之間的問題👨🏽💻,聚焦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相關設計。
夏惠賢教授指出,在課題項目研究中,應註重:(1)“滿意度”和“獲得感”的關系問題,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最終都聚焦於學前教育質量🐛;(2)國家在學前教育發展中提出“普及普惠🔧,安全優質”,上海市提出“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多元包容”👩🏻🦽,二者都談到了普惠,可以圍繞“普惠”構建與其他方面的立體結構框架圖🐨;(3)在研究過程中❎🧑🏼💻,尤其在對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描述中☂️,註重質、量結合🧛🏿♀️,遵循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4)以課題組開展調研的數據為基礎,建立服務於公共政策的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數據庫。
林嵐主任指出,在課題項目研究中,應註重👩🏽🍳:(1)課題的本體性研究,即路徑創新和機製改革研究,可以在當前實踐調研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進行宏大的戰略思考,從而抓住本質性和規律性的研究內容;(2)進一步聚焦“普惠性”,厘清與普惠性相關的核心內容,可以從與普惠性相沖突的現實問題入手,並結合學前教育發展規律進行思考👃🏻;(3)課題具有咨政功能,其與學術研究之間在行文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在成果轉化時需要註重二者差別👋🏿。
最後𓀝🔱,姜勇教授代表課題組對與會的專家表示衷心感謝🏷,並表示課題組將根據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建議對下一階段研究進行完善。此次沙龍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供稿 | 沙恬琰,朱行健,張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