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晚,一場關於中美兩國不同的醫學職業精神的對話在閔行校區人文樓2102會議室展開。此次講座的主講人為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公共衛生學院系講席教授Kirk Smith。Smith教授同我國生命倫理學和醫學倫理學界有著廣泛的合作關系,曾經是多項教育部和衛生部課題的美方顧問👩🏽🍼,講座由哲學系顏青山教授主持👸🏽,來自哲學系👩🏻🦼➡️🕵️♀️、歷史系等等的各個專業的師生二十余人一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Smith教授提出,在對待病人自治權的問題上,美國的醫生可以完全做到尊重病人的自治權👭,而中國的醫生就會表現出偏向家庭主義的選擇,當病人的家屬做出和病人不同的選擇時,中國的醫生會更多選擇病人家屬的意見,這蘊含了很多問題,包括醫患之間的信任問題🖖,對病人自治的尊重問題🧝🏽,家屬可能會對醫生施加的暴力威脅,及美國的個人主義文化與中國的家庭主義文化之間的對比。顏青山教授則指出👩🏽🔧,傾向個人選擇與傾向家庭選擇並非是不可調和的,他選取了康德的道德個體作為立足點🌠,重新發掘孔子“一以貫之”之道作為形式原則,而孔子的“仁愛”作為首要原則並不特別承諾家庭主義🏃♂️,它與康德是兼容的。家庭主義在儒家文化中成為核心不只是哲學思想的影響,也有製度的原因👨🏽🍳。墨子兼愛原則可能更接近康德,它具有宗教共同體的特征🍍🫙。康德的不完全義務可兼容仁愛原則🫵🏿,也可以兼容家庭主義。哲學系的宗德生教授也在對待病人自治的問題上與Smith教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就“自治”的界限做了區分。
在講座進行過程中,同學們踴躍發言提問💇♀️,涉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族製對病人自治的影響👩🏿⚕️,醫暴問題該如何解決🧑🦲🧙🏼♂️,醫生與病人之間是否存在純粹的利他關系💇♀️,醫療資源的分配公正問題等等👨🏼🌾,Smith教授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