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美國加爾文大學英語系教授蘇珊·費爾奇(Susan Felch)在中文系三樓特藏室做了一場題為“倫理🌌、宗教與文學”的精彩講座。講座由劉文瑾老師主持和翻譯。來自中文系和外語學院的三十多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參加了講座。
講座人首先指出:倫理🚬、宗教和文學之間的緊密聯系既是富有創造性𓀚,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宗教僅被等同於倫理,其一切富於象征性的踐行、表達、共同體敬拜以及敬虔行為都會被縮減為有關道德的修辭;如果倫理過於緊密地維系於某一信仰傳統,人權和義務的普世性就可能遭到削弱;如果文學批評僅只是對嵌入某一文本的道德問題的解釋、辯論與批評,就會由於忽視了文學的“為何(How)”與“如何(Why)”🏰,而扭曲了文學的“是何(What)”💂🏽♀️⚈。然而,另一方面,宗教繼續成為道德理由的推手🥩,而且,盡管古典觀念遭到反對,但文學“寓教於樂並影響人們行為”的說法仍現行有效。
接下來⛩,講座圍繞當代美國作家Mary Gordon的小說《珠兒》,通過“純潔”這一主題,探討了倫理與宗教之間的復雜關系。小說向我們揭示:盡管生活在全球化和世俗化的時代🫱🏽,純潔在現代人那裏,常常仍是不可泯滅的渴望。現代人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方式來追求純潔🎵。純潔有時表現為一種控製和操縱混亂環境、甚至是掌控他人和世界的欲望📅。因此👨🏻💼,如何避免對純潔的渴望墮落為一種權力欲和暴力💆🏽♀️,如何正確地理解和追求純潔,就成為了小說敘事想要追溯的問題🤴🏼。
最後,講座人指出🙆♀️,文學的意義正在體現在關於心靈問題的艱難探討中,作品具體而富有啟發性地向我們揭示出很多洞見,培育了讀者心靈的敏感和豐富👷🏽。這是文學不可取代的作用。
講座結束後,費爾奇教授認真細致地回答了聽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