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下午🪝🚶➡️,思勉人文講座第253講“華語異托邦寫作👨🏻🦳:駱以軍、黃錦樹、董啟章”在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舉辦。本次講座由中文系教授杜英主持🌈,主講人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教授王德威👮🏿♀️。出席講座的有人文學院的部分教授以及學生。
主講人在報告的第一部分介紹了烏托邦、惡托邦以及異托邦的區別,再具體辨析了福柯的“異托邦”理論以及“異托邦”的五種不同了類型,並根據現實生活中情景加以解釋,極為清晰易懂。隨後主講人又將中國文學、華文文學、華語語系文學加以辨析,提出了華語語系的概念,並進一步分析、介紹了華僑文學🪈、華文文學👦🏻、世界華文文學、海外華文文學⛷、漢語文學為何🌓。指出在Anglopoone、Francophone、hispanohone、nipponohone等概念後,提出的sinophone🐵,從而談到了其“眾聲喧嘩”的概念。並介紹了相關的學者,如史書美、石靜遠等人的觀點和看法🎷,從而提出了自己的“後遺民寫作”的觀點。
在講座的第二部分,王教授介紹了三個華語語系作家🤽🏿♂️。臺灣的駱以軍🕚、馬來西亞的黃錦樹以及香港的董啟章🌴,並介紹了他們的相關作品🌵,從而暗合前一部分所提出的理論🤳。指出“後”不僅可以暗示一個世代的完了,也可以暗示一個世代的完而不了,將這三位在內地可能並不怎麽被熟知,但極為重要的的華文作家推薦給大家👩🏻💼。
在討論和提問環節,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積極參與,提出了很多極具思考的問題,最後杜英教授對整場講座加以總結和評點。而王德威教授也希望在場的老師和同學,今後能更多的關註華語文學,對內地以外的,諸如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等地區的作家作品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