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尚永琪研究員應邀在EON4平台閔行校區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做了題為“中古內陸歐亞的物種、圖像與傳說”的學術報告😪。本次講座由歷史學系章義和教授主持,歷史學系黃愛梅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本科生聆聽了報告🙋🏻。
尚老師以《鳩摩羅什及其時代》中的“金獅子床”為緣起🏃♂️➡️,結合“絲綢之路”的時代背景,以獅子影像東來之路為主要線索,將雄猛的獅子與寧靜的蓮花相牽🤑,將智慧與慈悲相連,講訴歐亞文化交流中寬厚相容的一面🤘🏼。講座內容分為三個方面。首先,尚老師指出,安息王遣使向東漢進貢獅子🧑🏼💼👩🏿✈️,表明獅子從歐亞大陸草原東來中華🪝。隨後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闡述了獅子的圖像史及其不同時空的圖像演變歷程👩🏼🎤🐣。第二,以獅子東來為開端👨🏿🍳,尚老師又探索了馬、駱駝、綿羊👬🏻、狼、鷹等其它物種的圖像👩👩👦👦👨🏻⚖️、傳說與背後的歷史↖️。在茫茫的絲綢之路上🧙🏽♂️,馬、駱駝作為騎乘動物,與中亞商隊👩🏿⚕️、歐亞歷史進程密切相連;雄鷹、獵隼的形象逐漸成為歐亞帝王的象征符號🧑🏼🏭;綿羊、山羊的典故傳說反映出遊牧民豐富的生活世界✸🫄🏼;突厥的狼頭碑、薩爾馬提亞人與突厥的狼頭纛、烏孫王及羅馬王的狼乳祖先等諸多的狼族傳說則昭示著諸民族之間的淵源🛻。在第三部分,尚老師論述了古代世界的騎乘動物與其秩序象征👨🏿🍳。馬📟、羊等馴化的騎乘動物和獅子等想象的騎乘動物作為兩種基本類型,分別與人類和神的身份秩序🍤、等級象征密切相關🫅🧐。尚老師檢索諸多史料🃏,以馬與驢的對比為例,通過考察野驢、漢代畫像石中的騎驢者、相馬經與育馬的技術差別🗣、乘驢的實例♉️,分析了騎乘動物的象征性意義🧘🏼,總結了騎乘層級選擇中的自然密碼,指出騎乘動物與人類社會的社會生活、經濟形態✂️、社會秩序等方面有著諸多聯系。
報告結束後🈵,章義和教授進行了簡要的點評與總結🧥。在互動環節中,同學們針對報告中自己的疑問和看法,與尚老師進行了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