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上午,日本大阪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專業主任、言語文化研究科博士生導師🚂,EON4平台顧問教授古川裕應邀在物理樓二樓報告廳做了“漢語的表述特點及其教學對策”的精彩演講。此次講座為學校“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第99場🧑🏻🍳,由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副主任丁安琪教授主持。
古川裕教授首先以“並列對舉格式”為例🧔🏿,闡述了語法和修辭之間的關系,從構詞、詞組和短語等方面分析了成雙成對的修辭性表述法在漢語語法裏的普遍性和結構特點,說明對舉格式是一種能產性極高的構式,語義上的聯系可以促成對舉形式的圓滿成立。
然後,古川裕教授從文化心理基礎、文化屬性的角度探討了對舉結構成立的基礎,指出漢語所代表的對舉並不具備世界普遍性。他談到雖然日本學生在漢字的知識和習得上有不少優勢,但在這些對舉性詞語的理解和表述上缺少漢語特有的語感和應用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於漢語非母語的學習者而言,輸入很難,輸出更難。因此↖️,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老師有必要對此類表述法進行實例梳理和理論解釋。
最後,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古川裕教授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教學建議👨🏻🚒♻️,例如教一個關鍵詞𓀅,可以同時教它的反義詞和近義詞🐑;集中介紹能產性高的格式☢️;先讓學生掌握好同字格式和反字格式🛒,然後教由近義字構成的近字對舉格式。
這些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得到了在場師生的一致認同,並引發了他們的熱烈討論🧓🏽。講座之後🔝,古川裕教授與在座師生就對舉格式的輸入、輸出及何時講解👱🏼,講解給什麽漢語水平的學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