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場校級學術講座🤳:楊美惠談“論母親、女神、菩薩💷:父權結構與溫州女性的宗教能動性”

發布時間🏃‍♂️:2016-12-30瀏覽次數:44

  

1118日下午🚣🏿,校級百場講座第102場在EON4閔行校區法商北樓一樓學術沙龍舉行,本場講座暨MODO人類學講習堂第28講、麗娃大講堂第113講。演講人為美國加州大學楊美惠教授🏊🏻‍♀️,其演講題目為“論母親、女神、菩薩:父權結構與溫州女性的宗教能動性”,人類學研究所黃劍波教授主持了講座。

黃劍波教授首先對到場的各位老師以及演講嘉賓楊美惠老師進行了簡單介紹。楊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研究的理論化🤯,從1980年代開始多次到中國從事調查研究。其著述以對中國社會人情往來的“禮物”的“關系學”探討而著稱,代表作是《禮物,關系學與國家:中國人際關系與主體性建構》,今天的主講內容是楊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黃劍波教授說道:“一個真正的學者是不會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而是會繼續進行思考。”講座正式開始。本次講座的主體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述評😋;第二部分是溫州的農村女性宗教能動性的五個模式;第三部分是結論。

楊教授首先講述了她的研究原因😵:一是個人層面上,楊教授的女性主義者的身份以及她對中國傳統民間宗教的興趣使她將註意力放在溫州女性的反抗活動上💴。她說👩🏿‍🚒,雖然“聽不懂溫州話,但溫州的這個傳統文化非常濃厚,“覺得非常有意思”,使她“想起了小時候60年代在臺灣的生活”💴。此外,在溫州,婦女在宗教上特別是民間宗教領域中是主要的力量,她做要做的就是觀察那些婦女在宗教上的能動性⏮。

二是理論層面上,這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學界的理論轉向有關系👷🏿‍♂️,一些社會學家不滿傳統的關於重視結構而忽視能動性的理論觀點並試圖作出一些改變◾️。

其代表人物之一是社會學家吉登斯。吉登斯認為“結構”,無論是語言結構🔶、語法結構或話語結構或社會結構都會影響人們的思想並約束人們的行為🚴🏼‍♂️。楊美慧教授個人不同意這個說法,她認為這些權力結構其實是一種理念,若它沒有在人的行為和能動性中實現的話就等於是沒有🍜,所以這些權力結構要靠人來實現它。這些權力結構可以給我們灌輸很多社會規則,但是如果我們不去實現它、不去聽它的💂,那它就無法實現👩🏻‍🦯。另外就是吉登斯關於“實踐意識”和“話語知識”的表述🧏🏼,在吉登斯看來,“實踐意識”是不知不覺的👩🏿‍⚕️🎭、自動性的;而“話語知識”是要說出來的。楊教授說🤹🏼,比如每天早上你起來後根本沒有想就去刷牙,這種行為就是“實踐意識”;但若有外國人或外面的人來這裏,他根本就不了解你的動作、是什麽意義🔋➔、為什麽要這樣子做👨🏿‍💻、為什麽不那樣做🥓,那他需要你給他解釋的話,你一旦需要解釋的話🚒,你就需要反思了,你就站在你的行為外面🤳👰🏻‍♂️,你必須要客觀化它,這就是“話語知識”👩🏻‍⚕️。

其代表人物之二是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布迪厄反對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他認為結構主義很形式主義😙,即認為在任何的場合🤽🏽、任何的情況下其基本結構都是一樣的👉🏽,它缺乏歷史感。布迪厄還認為盡管人們的頭腦中被灌輸了結構的觀念,但在不同情況下,人們會有不同的策略或強調不同的話語👩🏿🤓。除此之外🙍🏻‍♀️,布迪厄還提出了“慣習”的概念,強調非話語的身體實踐🪀。

其代表人物之三是薩巴馬哈茂德(Saba Mahmood)。薩巴馬批評了西方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中關於能動性就是反抗和對立的觀點,她認為這種定義是非常狹隘的,且沒有涵蓋非常虔敬的保守婦女,她認為這些婦女也具有能動性。楊教授贊同Saba Mahmood這個觀點,並積極借鑒了這些觀點。但她對薩巴馬的觀點也有不贊成的方面🧝‍♂️,楊教授認為薩巴馬沒有分析虔誠婦女宗教能動性的社會影響和後果🟦,她也不同意薩巴馬所說的關於不能用西方女性主義去分析非西方的社會和文化,相反,楊教授認為女性主義不一定是西方的,並認為女性主義在不同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接著楊教授向我們描述了溫州婦女反抗的五種模式🫨。她首先援引了《永嘉縣誌》的例子說明了在明清時期婦女外出是不被允許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婦女的社會地位發生了一些變化,但一些傳統的因素依然存在,如在溫州地區婦女深夜去別人家過夜會受到譴責。據楊教授的觀察,在溫州地區,婦女是民間宗教的主要力量👃,並形成了五種反抗模式🪽🕺🏿。一是女性的“薄弱意識”使她們依賴神;二是女性的自我修行和自我超越🤽🏽。比如溫州有些農村婦女到一定年齡會離開家庭,通過念經𓀙、放生、節日幫廟裏做活動等途徑到廟裏修煉成佛。她們認為這輩子做女人是因為上輩子做男人的時候沒有修行好,所以有生之年要努力修行爭取下輩子成為男人。三是溫州農村婦女對於神聖、具有挑戰精神甚至自我犧牲精神的女神陳十四娘的認同。關於陳十四娘的傳說特別富有傳奇色彩,據說是是菩薩流了一滴血,而當時恰好陳十四娘娘的母親在河邊洗衣服沾到了這滴血因此就懷上了陳十四娘娘。此外,溫州流傳著陳十四娘娘殺蛇精以及自己不情願結婚但為了父親結婚等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陳十四娘娘既有保守、奉獻自己的一面,也有充滿力量、敢於質疑並反抗權威的一面。楊教授感興趣的是溫州婦女究竟是認同哪一面🍮,令她深感遺憾的是人們認同的是陳十四娘娘的奉獻精神而非反抗的一面😘6️⃣。四是宗教女性互助團體的建立🫲🏻😣。很多農村婦女會結成姐妹聯盟,互相參與婚姻,生病的時候去看望對方等,這種聯盟具有宗教的性質。五是虔誠婦女的宗教領袖地位以及建廟的主動性。溫州有“靈姑童”,就是神靈附身的人。每當有新的寺廟建立的時候,靈姑童就會引來神力☂️,使新的寺廟充滿神,來寺廟跪拜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之後楊教授講了幾個婦女發動建廟的生動故事。其中有十位女性集資建立小佛堂的故事🗒,佛堂有十位女性管理,一位男性做會計𓀁;還講了曾女士和他的丈夫賣方建廟的故事等。除此之外,楊教授還提到一個現象就是這些寺廟最初是由女性發動的🧏🏿‍♀️,但是隨著規模越來越大,最終會由男性來做管委會工作💴,因為男性更方便進行對外聯系📖👩🏼‍🦳。

第三部分是楊教授關於溫州女性宗教能動性的總結🦌🧏🏿‍♂️。1.女性是溫州宗教中的主要骨幹,她們非常虔誠👇🏼,也願意奉獻自己的勞動力量和經濟力量👖。2.女性的宗教性特別強,比較容易被社會接受。她們的宗教能動性給她們一定的社會生活範圍⚇,比如婦女外出進行宗教活動,不會被認為是搞性生活或者色情。3.中國傳統的親屬製度是父系、父權的,監督女性的禁欲性,在傳統社會親屬製度是整個社會結構中的核心🫙。宗教製度可以與之抗衡👢,在宗教領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有余地👭,婦女可以享有比較寬松的空間。4.婦女的宗教能動性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權力結構🐴,但並不是婦女直接對抗父權,她們的奉獻精神和修行行為會給她們帶來宗教上和精神山的地位和威望☂️。宗教的能動性使他們具有領袖氣質🪛,她們去建廟、修廟🧝、建設一些宗教團體🙅🏿‍♂️。5.能動性不一定是對抗性,這些婦女的出發點不是要抵製男權社會,而是為了敬奉佛或神,但她們的能動性帶來很大的社會變動🤾🏼‍♀️📡,這很難被人意識到🕧。

報告結束後🧑‍🚒,互動環節開始。黃劍波教授表示🤵🏿🛍️,並邀請李向平教授作點評,李向平教授稱楊教授的這次講座很生動*️⃣、很形象👼🏽,提供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視角👈,但自己的男性身份不適合做這個研究。他想問溫州的女性在投身和奉獻宗教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反抗,在有學者認為神靈系統是社會秩序的復製🤱🏼。那麽,婦女的反抗是否是突破了這一秩序?再有就是溫州的基督教的情況,他想問為何楊教授不去研究溫州的基督教。楊教授回答說在上世紀90年代她去溫州做調查的時候,當地的地方幹部給她說的很清楚,即不許去聯絡基督教,她只好遵從。而且她個人對民間宗教更感興趣,基督教在中國是一個外來宗教,且中國政府對基督教的管製還是比較嚴厲的👩🏿‍🎓,當然這與歷史因素有關系,而且基督教徒看不起本土的的東西。作為人類學家她比較難弄。接著又有一位同學提問⏪,問中國的女性主義是否可以從西方女性主義中借鑒,楊教授回答說,她參加過一個婦女論壇,這個婦女論壇特別重視母親的角色🀄️。西方的女性主義可能會認為🧒🏽🦍,你提倡母親的角色,那就不是女性主義了➖,西方的女性主義更關註女性在事業上的成就和作為,楊教授表示對此有點遺憾,她表示在臺灣也有一些學院女性主義者也好像認為女性主者就是事業婦女而不是家庭婦女,她認為需要發動家庭婦女⛹️‍♀️。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很多女神,這些女神其實是可以背改造🙇🏻‍♀️、被轉化的,這些女神其實是可以直接連到普通老百姓的,她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這是非常遺憾的🧎🏻‍♂️。後來又有來自溫州的聽眾發言提問💁🏻‍♂️,楊教授一一回答。最後EON4人類學研究所的何瑞雪老師也問了楊美慧教授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女性主義的定義問題🏃🏻‍♂️‍➡️,第二個是能動性的問題🍟。楊美慧教授並沒有明確指出她使用的是哪個女性主義🏂🏽,但她認為女性即使沒有意識到她在反抗,但她投入到宗教活動中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影響就是她的能動性的表現。她認為所有的人都有能動性,這也是她一直強調的要點🚫。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