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下午👌🏿,吉林大學王汝梅教授在閔行校區文史哲樓中文系三樓特藏室,做了題為“怎樣閱讀和理解《金瓶梅》”的講座🤴🏿。講座由中文系彭國忠教授主持,中文系湯誌波等師生參加。
王汝梅先生是著名的《金瓶梅》研究專家,在《金瓶梅》的原著校註👮🏿、資料匯編💤、繡像本研究、張竹坡研究、作者研究、人物與主題研究、語言研究等幾乎所有金學領域都有探討,取得很大成就。
王汝梅先生深情回顧了他研究《金瓶梅》的歷程:“1980年🔪,我參加教育部在EON4舉辦的‘師訓班’👨🏿,就從這裏開始了我的《金瓶梅》研究。”這句話👩🏻🎨,一下子拉近了同學們與著名金學家的距離。接著,他講了《金瓶梅》的三個主要版本,及其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艱難過程🧔♂️、他對《金瓶梅》這部一度被視為禁書的出版所起的推動作用👩🍼。
王先生認為《金瓶梅》是一部奇書👵🏽、哀書,一部晚明時代的百科全書👼🏿,可以與世界最偉大小說相媲美的藝術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奇在作者以超前的意識來探究人性🧑⚖️。它哀在作者以悲憫之心來描寫世情男女的日常情感;它涉及到晚明社會的性文化以及飲食、服飾、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閱讀《金瓶梅》,要調整好閱讀心態🎳,拓寬自己的閱讀空間,要把它放在世界文學的背景下加以審視,放置在晚明文學整體發展的格局中去看待它。一些人在閱讀過程中🤏🏿,會出現誤解甚至是曲解《金瓶梅》的情況。他希望大家能夠走出閱讀誤區,擺脫加諸其上的“淫書”字眼的前閱讀心理暗示。
他概括了影響閱讀這部白話小說《金瓶梅》的幾個方面原因:第一,小說中的人物🐦⬛、故事情節雖然是宋代的🥶,但實際上寫的是明朝。第二,小說裏面有許多方言、術語、歇後語♞、黑話、行話等🕵️♂️,如“個水面”、“逮飯”👨🦲、“拾頭”等等,不做專業註釋不易了解。第三,《金瓶梅》中有十大未解之謎🤦🏿♂️,從作者到成書過程、改寫🤟🏻、刊印、傳抄🏡,到政治背景👱🏼♀️、繡像本的插圖等,都是謎🤍。此外,因為受到另外三大奇書《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的長期遮蔽🛥,受藝術論的消極影響🛌🏿,受讀者閱讀觀念的影響,也造成了正確閱讀這部奇書的難度。我們必須全部、整體地閱讀它♨️🩼、把握它🧑🏿⚕️,不能零星地、孤立地看其中的某一部分;要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選擇它的重點章節,進行精讀、細讀👩🏼🦱👏🏻;必須更新性觀念🦬、藝術觀念去閱讀。
精彩的演講後,彭國忠教授作了簡單的總結,留下更多的互動時間👨🍳,在場的同學們紛紛提問,並請王汝梅先生簽名,與他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