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上午🤾🏽♀️,百場校級學術講座在閔行校區二教113教室舉行。來自日本成城大學的陳力衛教授做了題為“《共產黨宣言》的早期翻譯問題”的講座🏔,講座由日語系尹松老師主持。
《共產黨宣言》是一份綱領性文件,也是一份政治革命的宣言🍕,自1848年發表以來,在思想和理論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成為了當時改變中國的主要動力之一。其語言上的沖擊力更是喚起群眾、激發革命的一股無窮的、直接的力量,從其語言的角度進行對其分析無疑是審視近現代中國的一個重要嘗試◾️。
那《共產黨宣言》是如何傳播到中國的呢🫨?從語言鏈的角度看,其共歷經了德文版(1848)🙅、英文版(1888)、日文版(1906)和中文版(1920),可以說🌃,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潮在中國得以傳播是建立在日文文本的基礎之上的🏄🏽♂️。至少在語詞文字的層面🧛🏿,中文版本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日文文本。日本《共產黨宣言》的早期譯本是由日本當時社會主義運動傑出領袖之一的幸德秋水和堺利彥翻譯而來的,刊登在其創辦的刊物《平民新聞》上,但立即遭到了警方查封🧎♀️。後來又全文刊載到了其創辦的雜誌《社會主義研究》上🙆♀️⛄️,中文版的最早兩個譯本均是據此日文譯本翻譯而來。
1908年3月由何震主筆的雜誌《天義》刊登了民鳴翻譯的中文版《共產黨宣言》第一章,譯者民鳴🏊🏽♀️,顯然是一筆名🥅,具體身份及履歷不詳🐂,但該譯本75%以上沿襲了日譯。後來🗣,早年曾留學早稻田大學並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潮的陳望道翻譯了影響當時中國命運的《共產黨宣言》,並於1920年在上海出版。相比較於民鳴譯本,陳譯本在語詞上沿襲日文版程度有所降低,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陳譯本也明顯具有口語化的特點🤹🏻,但在比較其語詞對日語詞的沿襲程度後,發現該譯本依據1906年日文版亦是不爭的事實。
陳力衛教授還指出中文版《共產黨宣言》在改譯的過程中,在語詞的翻譯上開始呈現出兩極分化, 對異己及對立階級的用詞愈發趨向尖銳化👨🏻💼。研究《共產黨宣言》的翻譯的目的是想透過“日本”這一視點,梳理漢語文本中語詞和概念的形成過程👨🏼🚒,回答語言是如何演變成一種物質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