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日下午,中山大學圖書館特聘專家沈津教授在人文樓5303會議室做了題為“美國所藏中國古籍的種類👩🏽🔧、特色與分布情況”的講座💌,講座由胡曉明教授主持♍️。
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藏中國善本,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中國古籍善本👬🏼,都沒有人作過系統的研究與整理。沈津教授以個人於燕京圖書館十八年的看書經歷為主,對海外中國善本古籍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
沈津教授首先向我們介紹,種類之多、品相之精、保存之好、閱讀之便利是美國境內的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地方優勢。談及東亞圖書館的古籍來源,沈教授直言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大量的采購👳🏻♂️,且從不購入復本書目;二是與北京、上海以及南京等地的圖書館進行交換;三是私家藏書的贈送,所藏數十種明清閨秀著作即為私人所贈。
同時,沈津教授也向我們詳實地介紹了美國三個主要圖書館的中國古籍的館藏情況。哈佛燕京圖書館成立至今,僅有3任館長🐷,沈教授對此非常感慨,認為這是哈佛燕京圖書館得以長治久安的重要原因,也是180余部善本古籍可為哈佛燕京圖書館所獨藏的緣由。另外,沈教授也向我們介紹了在傳統的目錄之外,多位學者在哈佛模式下書寫的6部哈佛燕京善本書誌🍵。談及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沈津教授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其在醫書方面的館藏基礎與其在磧砂藏、永樂大典、古籍圖書集成和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四個方面的館藏特色👨🏽✈️。而美國國會圖書館在佛經、戲曲小說🍀、印譜🧗♂️、太平天國文獻等明刻本、清刻本方面的收藏則為該館特色。
最後,在互動環節,沈教授為大家答疑解惑😢,耐心地回答了同學們在海外少數民族文獻整理和收藏、國內古籍整理方法和研究方面的提問,讓同學們領略到了古籍的珍稀與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