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由中文系劉陽副教授主持的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敘事邏輯理論創新研究💂🏻♀️:從文藝敘事到文化敘事”在閔行校區中文系會議室舉行了第四次學術沙龍。部分課題參加者及中文系同行等十余位師生受邀參加了本次沙龍的學術討論。
在沙龍上👨🏻🦯,課題主持人總結了本課題研究立項以來所取得的基本進展情況,並介紹了本課題接下來的計劃💶。他認為⏏️,敘事是一種“感受—想象—反思”的因緣結構,既試圖最大限度與在場的切身感受接近,從而在想象中具備體驗性,又產生於離場反思造成的需求👩🏽🔧,並促使想象與反思相糾纏,從而在想象中具備真理性,使敘事必然具有邏輯。特別是👬,敘事邏輯理論在傳統中國的研究力度較為單薄,分布也顯得零星分散,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文化傳統是一種相對並不著力於敘事的“抒情傳統”。我們便有責任正視下面五個問題👨🔬:首先是在反智論的普遍立場上以直覺體悟取代了敘事邏輯問題的思辨論證🦐;其次是對敘事邏輯中偏重經驗倫常尤其是政治人事的熱衷與精細揣摩;再次是在敘事邏輯探討中對哲學深度的興趣淡漠♣️;第四是偏重現實主義敘事邏輯,而相對忽略浪漫主義敘事邏輯;第五,解說敘事邏輯時不乏過度闡釋的跡象,從而提出了敘事邏輯的適度與失度這一重要理論問題。
鑒於這是一個重要而有吸引力的理論問題🧸,針對上述研究想法👨🏻💻,各位參加本次學術沙龍的成員結合自身體驗,對此發表了若幹頗具睿智的建議與想法,在交流碰撞中🦹🏿♀️,主持人與課題成員獲得了一次難得的觀點交鋒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本課題將集思廣益,深化該論題的深入論證分析,把這一很富於理論與實踐意義的課題有機推進🍲,爭取取得較為紮實的最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