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中文系劉曉軍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小說文體古今演變研究”在閔行校區中文系4330會議室舉行中期研討會🩻,中文系譚帆教授🫁❓、文貴良教授👶🏻、湯誌波博士以及博士研究生ℹ️、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近三十人參與了討論。
會議由譚帆教授主持🏒。
劉曉軍副教授做了題為“中國小說觀念的古今演變”的報告。報告人首先分析了20世紀以來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指出建立在西學背景之下的中國小說學學科體系首先在小說觀念上蒙受西方之“蔽”,導致對小說本體的認定與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實際出現了較大偏差🔵👉,進而影響到研究的視野與內涵🕵️。小說觀念的西方化在20世紀初期有其合理性📔,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拓展,其局限性逐漸顯現出來,當務之急便是要祛除小說觀念之“蔽”🤔,回歸本土🎿,還原中國古代小說觀念的本真面貌。報告人提出應當從中國古代的小說文本中推導小說觀念🥋、從古人對小說文體的描述中闡釋小說觀念🎪🏙,而不是挪用、移植西人的小說觀念🟥。報告人進而指出,結合具體的文獻文本與文體描述𓀇,可以綜合以下幾個因素來判斷小說觀念是否形成:作為一種文體,小說是否有其產生的原因抑或動力?是否有著區別於其他文體的體製形態🔗?是否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是否有其固有的價值功能👩🏻🦱?在此基礎上,報告人闡述了中國小說觀念從先秦兩漢到晚清民初發展演變的過程🙎🏽👱🏿♀️。
與會人員就劉曉軍副教授的研究路徑😴、研究方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並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劉曉軍副教授表示👳🏼,將積極聽取與會人員的建議和意見,查漏補缺,
以便更好地推進項目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