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10點,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心理系副教授倪虹女士在法商北樓525會議室進行了題為“多元文化心理學和對弱勢群體的服務”的講座👨🏻⚕️,這是百場校級學術講座的第43場🏊🏿♂️。
倪虹老師首先闡釋了文化的概念,她指出🪈🐑,作為人造物的文化雖然不容易界定🐒、很復雜🧑🏼🎄、也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文化可以被分為三個部分👩🏻🍳🤸🏽♂️:物理的/產品(工具,藝術品等),主觀的/觀念(角色,觀點🦣,觀念等),實踐/行為(行為🙅🏿🥞,儀式等)𓀉,而且🤬,文化總是和一群人聯系在一起🎍,人們從不同維度(種族🦹🏼♂️、語言、地區、性別、社會階層等)將不同的群體劃分為不同的文化。
接著倪虹老師講解了文化的多元性與多元文化能力。由於國際化和全球化的不斷擴大,社會文化多元性越來越凸顯📓。多元文化已經成為心理學領域繼心裏分析💆🏼♀️、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之後的第四股力量。倪虹老師特別關註中國文化多元性的問題,她指出🧑🏽🦰,不同於美國的種族問題🧑🏻🎓,中國的文化多元性可能更多體現在民族🧘🏻🫁、地區、語言👉🏿、社會階層等方面。同時,不同於美國有一個明確的主流文化——中產階級文化💪🏼🤾🏽,中國社會的主流文化尚不明確🦚,倪老師提示🦻🏽,這可以成為今後學者和在座的同學們的研究主題。文化多元性可能帶來權利不平等💂🏽♀️、資源分配不公等問題🚣♂️,倪老師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教學研究☝🏿,介紹了美國校園環境的多元文化和問題🚵♂️,其問題主要體現在少數族裔學生成績偏低🧘🏻、學校的懲罰機製傾向於對少數族裔進行懲罰♧🏆。
倪老師指出✦,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從提高社會工作者🧢、心裏咨詢師等服務提供者的多元文化能力入手,包括意識🐿、知識、技能三個方面。意識指服務提供者對自身文化(包括價值觀、判斷、常規、假設🖐🏽、偏見等)的認識以及這些行為和專業性與專業實踐的影響,知識則指對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倪老師認為,三方面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如果沒有正確的意識與知識,就不能在實踐中針對實際情況對技能進行調整以適應具體案例。隨後,倪老師還針對怎樣提高多元文化能力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強的建議,譬如多元文化能力在對弱勢群體服務中的體現。
講座進入後半場🤰,倪老師引述了大量多元文化心理學在美國學校的應用案例。並給予在座有誌於解決社會問題的同學們一些實用的建議🛬。趙鑫老師結合自己心理學專業的背景和多年來從事社會工作的教學🌃、科研與實踐的經驗♝🐌,對倪老師的講座給予了精彩的評論。提問環節中✳️,一位同學問及“幫助弱勢群體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的具體措施”,倪虹老師和主持人薛紅老師以這個問題為引子☆,就當代中國大學何如更好地給予體育生🧑🏽🚒、美術生和少數民族學生等特殊學生群體更好的學業支持這個問題進行了對談。隨後🖨,三位訪問學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