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江西師範大學的傅修延教授做了題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敘事——敘事傳統與講好中國故事”的講座,本次講座為思勉人文講座第372場。
我們對傳統(即可傳之統)的理解往往不夠註重傳統形成與敘事習慣之間的關聯。而根據人類學家Yuval Noah Harari等學者的研究成果,人類文明的發展與講故事的集體行為有著重要關聯。這個人類學觀點與許多敘事理論有相通之處,敘事對個人和集體身份的締造可以說是不言而喻的🕣。 從青銅器敘事開始,中國的敘事傳統重在構造時間序列,對空間的想象往往趨向於內部的整合🧑🏿🚒,而不在於外部拓展🩰。中國白話小說與講史演義的關系也已經有很多人指出❤️🔥,更重要的是🚘,中國敘事傳統中缺乏由遠遊、遠征題材所統領的對於域外空間的探索。即便是《西遊記》這樣的作品,人們也已經發現吳承恩對於域外各中亞國度的描摹總是帶有其家鄉風貌的特色。這就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後果,我們很難把中國故事放在世界的文化語境裏加以訴說👩🏼🍼,縱觀當代中國小說,我們很難找到對於世界的想象和具體描寫🏜,大多數作品集中描寫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並用地方語言加以渲染。
地方文化當然是中國敘事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全球化世界裏,能講好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故事也至關重要👐🏻。回溯西方敘事文學的歷史🧜,《奧德賽》奠定了遠遊敘事傳統🕧,後來的流浪漢小說、航海敘事、殖民地小說和其它異國敘事層出不窮🏐,顯示了海洋文明不同於農耕文化的特點。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重塑中國敘事傳統,汲取海洋文化的優勢,這樣才能符合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發展的戰略需要。
講座之後,傅修延教授又與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中西小說在敘事結構和語言特征上的差異🕢,玄幻小說,以及文化傳統與政治文化關系等問題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