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德國哥廷根大學斯拉夫語言文學及比較文學教授、哥廷根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弗萊斯(Matthias Freise)教授做客EON4平台大夏講壇,在圖書館報告廳作了題為“拉丁語的歐洲和東正教的歐洲之間的斯拉夫文化——創傷與烏托邦”的報告👲🏻㊗️,講座由中文系範勁教授主持🕳,本場講座為大夏講壇第191講。
弗萊斯教授從自己學習、研究斯拉夫文化與文學的經歷切入,形象地說明了歐洲內部向來就不是一個同質的文化空間👨🏻🚀,而是充滿了沖突和分歧。弗萊斯教授通過追溯歷史,認為自古希臘以來🧏👨👩👦👦,歐洲內部一直存在著一條斷層線,將歐洲分為東部東正教歐洲和西部拉丁語歐洲。這條斷層線貫穿斯拉夫文化,並對其兩邊的親緣文化之間的理解和溝通造成了巨大的障礙。他通過具體事例展示🆓,解釋了這條斷層線形成的原因,並強調道♙,理解這條斷層線對理解歐洲內部的文化、宗教、政治、身份差異十分有幫助👐🏽。
隨後🪥,弗萊斯教授認為,這條斷層線在歐洲內部還會繼續延續下去👩🏽🦱,並且仍會對歐洲東西部文化、政治等因素產生影響,但歷史上仍有不少作家和詩人🤯🧖🏼♀️,為了調和東西部文化分歧而作出努力,如伊沃安德裏奇、彼得拉克等。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詩人和作家👩🏽🔧,通過他們的文學作品不遺余力地去克服和跨越這道鴻溝,這條斷層線從來都不應該是造成沖突和仇恨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