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美國康涅迪克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Peter Zarrow(沙培德)教授做客思勉人文講座,暢談“清末民初的烏托邦思想:四個學案”。講座由歷史系許紀霖教授主持。此次講座為思勉人文講座第400講🧑🦼,高研院特製小鏡框講座海報🫃🏽🔑,由高研院研究員張濟順教授贈送沙培德教授,以茲紀念🧖。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十年堅守𓀒,帶來400場精彩演講,業已成為校內外眾人矚目的一張學術名片🤵🏻。
講座伊始🖤,沙培德教授便直奔主題🖌,認為烏托邦是近代中國非常重要的思想,既來自於近代西方,又淵源於中國自身的傳統。為了說明近代中國的烏托邦思想,沙培德教授在本次演講中🧗,以康有為、蔡元培、陳獨秀與胡適等四位近代思想代表人物為個案,展示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烏托邦思想的不同路向選擇,以及他們的共通之處。
在這四個個案分析中🤾🏽♂️,沙培德教授又將之分為兩種思想模式🧑🏻🦼,第一種是以康有為、蔡元培為代表的“唯心烏托邦主義”🔐🪱;第二種是以胡適、陳獨秀為代表的“唯物烏托邦主義”。前者的烏托邦思想具有idealism、metaphysical、transcendental等特征🏋️♂️,而後者的烏托邦思想則具有materialism、concrete、secular等特色。當然,這種分類並非意味著忽視其內部的思想張力,在接下來的講座中📯,沙培德教授具體就康有為🔹、蔡元培、陳獨秀與胡適這四個代表人物的烏托邦思想的特色,分別進行了細致的闡述。
與會者就烏托邦思想類型的劃分、烏托邦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之區分等一些問題向沙培德教授提問,沙培德教授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