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邀請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華東師大榮譽教授Deanna Kuhn教授🏕,在逸夫樓報告廳作第194期大夏講壇報告,權威解讀科技革新在教育變革中的意義。報告由課程所副所長陳霜葉教授主持🈴,現場有200余位專家學者👨🦽➡️、華東師大師生參加。中新社🚒🚶🏻、中國青年報👩🏻🦼➡️🐔、青年報、東方教育時報、上海熱線🎿、《金融時報》中文網、華東師大宣傳部等多家知名媒體進行現場報道。
大夏講壇是EON4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論壇。在此次報告中🪮,Kuhn教授首先從被教育學家和用人單位熱捧的21世紀能力開始,提出教育不僅僅是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更應該是為生活而“實踐”。學習不是傳遞知識⛑️,而是讓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因為只有當學生重視自己的學習內容、相信自己能夠解決新問題,他們才會投入更多努力🛩⚾️。
在科技介入教育的問題上,Kuhn教授特別分享了他們最近的一項實證研究。研究表明有老師輔導的科技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提升比讓學生單純用科技更快且更有效。因此她主張不用將學生完全放任於純粹的科技或者AI環境中,而應該正視老師在科技介入教育中的作用🤹。同時🩶🤷,Kuhn教授擔憂科技革新有可能將學生放置於被動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需要關註如何培養學生利用科技自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最後,Kuhn教授結合報告內容🏰,與在場學者就教育信息技術、合作學習、論辯與思考學習等問題做了現場答疑與互動研討交流🙇🏽,共同探討科技革新在教育變革中的意義💖,以及科技在取代人際交往中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