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青年課題“重塑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實證研究——以課堂爭論為載體”開題沙龍在文科大樓1606會議室舉行💂。沙龍由課程所的崔允漷教授主持🎏,參與會議的有課程所胡惠閔教授🧙🏿♂️、教育學系霍益萍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王潔教授、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陳珍國教授🧎♂️➡️,課程所青年教師黃小瑞博士👨🏼🏫、教育學部博士後王濤博士👩🏽⚖️,以及該課題的負責人、課程所青年教師肖思漢博士👋🏼🧑🌾。
課題負責人肖思漢博士就研究背景👇🏿、理論框架、研究思路、具體方法🫲🏻、預期進度與成果等方面向與會人員做了全面介紹👰🏼。科學素養是教育界和公眾共同關心的問題🫸🏼,而在這一概念從“職業預備”向“日常實踐”轉向的背景下🧵🖐🏽,研究課堂爭論在科學素養培育中的作用機製🅰️,不但呼應了國際學術界的最新趨勢,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該課題主要采用基於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方法,在初中課堂上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采集認知問卷、課堂觀察🧃、課堂錄像等多種數據,進行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混合分析。其中🫁,該課題采用學習科學領域主流的互動分析方法,對課堂錄像裏的師生互動過程進行微觀、系統🧝、深入的編碼與闡釋,試圖揭示基於爭論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於學生爭論能力發展🦑,乃至科學素養發展之間的復雜關系🧑🏿⚖️。
與會專家對該課題的研究意義🐤、思路和方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專家指出,該課題應對“爭論能力”的內涵進行文獻研究,厘清其內涵與外延🧏🏼♂️。其次🦹🏻♀️,在常規的初中科學課堂上可能很難看到爭論的發生,所以教學設計是一個非常關鍵但又難度很大的挑戰。此外🧑🏻🎨🔂,課堂爭論和學生爭論能力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也需要嚴格論證,須借鑒國外相關研究在方法論上的做法,嚴謹地分析和推論。課題負責人肖思漢博士認真聽取了與會專家們的反饋💧,並表示將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框架和具體方案。最後,肖思漢博士代表課題組成員感謝專家們的參與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