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轉型社會媒介尋租與政府規製研究”沙龍在閔行人文學術沙龍中心舉行。
項目主持人潘祥輝老師對該課題的進展進行了匯報,尤其對“媒介尋租案例庫”的建設👨🏽🏫🍍,從案例來源、案例分類、數據編碼以及統計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論證。在案例來源上,課題組通過梳理中國新聞年鑒🫴🏻、中國出版年鑒、中國廣播電視年鑒,以及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新聞出版署及各省市出版局公布的查處案例❤️、北大法寶法律案例庫中的相關案例、以及網站及報紙公開報道的案例,也包括相關專著、學術論文中刊載的案例等🐙,收集到了數百個媒介尋租案例🐄。案例庫涉及報紙🙇🏻♀️、期刊🧑🦯、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媒介。課題組之後對這些案例從介質🕵🏽♀️、腐敗類型🍛、事發地、媒體級別🤙🏿、處理結果等維度進行了分析🌘,使用SPSS軟件進行編碼和統計👳🏿♂️,在潘祥輝老師看來,研究結果“已初步呈現了中國媒介尋租的一些規律性的特征。”
潘祥輝老師重點介紹了課題組的一項研究,即“十八大以來傳媒領域反腐的新動向”🧋。他指出🤹🏿♂️,十八大以來,新一輪反腐其力度之大、牽涉面之廣,落馬官員數量之多😴、級別之高,可謂是前所未有🧗♀️。而媒體領域也不例外。相較於十八大以前,現階段傳媒領域的反腐涉及範圍更廣,查處人數也更多📮。2016年初,騰訊新聞推出的《紀委你好,幹得漂亮🏄🏽♂️💺!——十八大以來落馬官員案例匯總》🧛🏼♀️,收集了自2012年11月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間,全國共19000多名落馬官員的信息,覆蓋地區包括全國除港澳臺外的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課題組進一步在此數據的基礎上統計了與媒體領域相關的腐敗案件🥱。通過分析發現🕵🏽:在這近兩萬名落馬官員中,有152名落馬官員任職於媒體機構或相關單位。其中包括了各級黨委宣傳部🕵🏼♀️、政府相關部門、直屬所轄的新聞媒體單位、傳媒產業集團及其下屬企業等🚓,覆蓋全國27個地區。分析數據顯示🚶➡️:查處的媒體官員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出“東多西少”的特點🪗。如廣東省被查處的媒體領域的人員達17人🉐,這與其經濟和媒體都相對發達不無關系⏰。除了查處的人數多,十八大以來的媒體反腐還存在級別高✒️、牽涉面廣💶、案發富有關聯性等特征。潘祥輝認為👨🏻🔧,通過剖析十八以來的媒介尋租案例,可以看到我國新時期媒體腐敗的一些特征、規律及其深層次的原因。而只有了解了這些原因🧒🏼,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治理媒體、規範媒體的運作和管理。
在潘祥輝老師的報告結束後👷🏻,與會師生對這項研究進行了深入討論。與會老師們對這項研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並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