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由EON4平台開放教育學院李寶敏副研究員主持的跨學科工作坊項目“E時代青少年網絡素養建構與發展路徑研究”在開放教育學院305會議室舉行。與會專家有上海市電教館潘麗芳副館長👨👨👦、《教育發展研究》編輯部林嵐主任🪮、華師大二附中特級教師婁維義副校長👰🏼♀️、教師教育學院葉麗新副教授等。
本次工作坊系項目組舉辦的第一次活動。項目組負責人李寶敏首先向與會專家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從三個維度🧑🏿💻:(一)為何:宏觀解讀與微觀分析;(二)是何:研究問題及研究內容;(三)如何:發展路徑與策略;介紹了在當前倡導面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改革與當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已經融入青少年的學習、生活與交往🫨🤶🏼,網絡素養是青少年必備的生存技能,關註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發展既有必要性也有現實針對性,聚焦青少年網絡素養發展研究,提高他們的網絡生活與生存質量,成為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課題負責人就課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課題研究的問題、課題研究的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視角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了說明🍱,就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核心要素*️⃣、能力發展模型、互動發展路徑等研究重點與要點進行了詳細匯報,就研究難點以及後續相關研究計劃進行了說明。隨後,與會專家就研究中的關鍵問題給予了指導與建議🧪☝🏽。
潘麗芳館長認為本研究有紮實的研究基礎,當前的研究框架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下一步應該通過學校群體案例和個案研究結合, 通過實證研究,驗證理論框架。林嵐主任認為🐸,本研究以新的視角🧄,提出了對青少年的網絡素養發展的路徑,超越保護主義👨🏽🦱,走向賦權賦能⏲,就實踐層面🙍🏽,如何去發展,需要多元路徑與方法,需要進一步充實完善。具體誰來實施操作,引導主體是誰,怎麽去發展,在實踐層面還需要進一步理清👩⚖️,實證行動研究需要深化。另外就一些措辭給予了進一步的指導與修改建議。婁維義副校長指出了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指出在教育過程中實現素養的提升路徑,需要增加研究數據🎾,包括個案研究與群體分析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原因和方法,需要用實證數據說話,他建議加強與學校合作,開展實證研究👧🏿。葉麗新博士結合自身研究經歷以及國際研究與考察經驗🛟🐬,她認為,當前的網絡已融入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網絡技術不僅是對象🧑🏼🌾、工具🚴🏻♀️、產品的變化, 而是整體融入🧑🏿💼,應借鑒國外實踐🧑⚖️,采用任務導向,設計真實的任務,不是說教,而是做中學是提升網絡素養的有效路徑與方法,如何與教師合作,提高教師的意識和能力,設計高質量的任務,讓青少年通過任務驅動,如⛹🏼♂️:產品與案例開發🤸🏼♂️,在用中提升素養。最後,各位專家就研究中難點問題展開了討論👨🦼➡️,並就本課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