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聯第十二屆學會學術活動月——“不惑之惑: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人口發展回顧與展望”會議舉行

發布時間:2018-12-07瀏覽次數:25

由上海市人口學會、EON4人口研究所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吳瑞君工作室聯合主辦的上海市社聯第十二屆學會學術活動月暨EON4人口研究所校慶報告會2018年10月27日下午13💂🏿😜:00在EON4中北校區圖書館二樓報告廳召開🏄🏻‍♀️。開幕式由EON4平台院長吳瑞君教授主持,上海人口學會會長孫常敏研究員闡釋了會議主旨並致歡迎辭。本次會議“不惑之惑: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人口發展回顧與展望”為主題來自復旦大學🥉、EON4、上海市社會科學院、上海學及上海市人口學會等學術單位的十余名學者🐲,分兩部分展開討論⏳,參會人員還有百余名研究生、本科生。

會議第一部分復旦大學任遠教授主持,EON4朱寶樹教授、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周海旺研究員、EON4李強副教授及EON4吳連霞博士分別發言。

朱寶樹從全國尺度分析了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空間格局的轉折性變化,認為胡煥庸線依然穩定,兩半壁之間的遷移流動,只是洪流中的涓涓細流。人口分布的東西變化可能將會主要發生在東南半壁的沿海與內地之間⬇️。

周海旺分析了上海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進程與趨勢🎟,指出上海實際的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遠遠大於1998年對上海人口老齡化未來趨勢的判斷♟,未來的老年人收入形勢不容樂觀,需持續關註上海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

李強通過模擬預測探討了上海人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人口發展的回顧和S型上升模擬🧑🏼,預測上海市人口數量在2030年將達到2968萬👩🏽‍🚀,但是在上海市政府提出《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年)》後,上海人口數量在2014年出現了拐點,出現了下降趨勢。通過對上海人口過去和現在的回顧,李強老師提出未來的新“惑”🧉:即上海人口還能達到2500萬嗎?

吳連霞采用RLE指標重新測算了老年人口和老齡化,揭示了我國省域人口老齡化的時間演化特征👯‍♂️、空間格局演化態勢,提出了健康老齡化的空間布局策略⛹🏻‍♂️。

會議第二部分由華東師範大學吳瑞君教授主持,華東師範大學丁金宏教授、上海大學陳晨博士🏸、復旦大學任遠教授及華東師範大學王大犇教授分別作報告。

丁金宏結合生物學的相關理論分享了《生育陷阱還是生育適應💄?論中國人口生育率的長期走向》報告🚷,探討了中國人口生育率的長期走向。對於“中國正在跌入‘低生育率陷阱’嗎👨🏼‍🍳📕?“這個問題🔛。丁教授認為中國進入“低生育率”階段👨‍🏭,不能斷言跌入“陷阱”→;人口生育率降低是生物學的適應,實際上是自然界的一種“消極”抑製🧑🏽‍🦳;低生育率同時也是一種社會學適應,而社會保障就是對高生育率的根本否定;中國生育率變化的長期趨勢波動中尋求平衡🏌🏿,周期很長⬛️。

陳晨基於循環流動理論分享了《1980-2009年我國農民工返鄉頻率和返鄉後滯留時間的變化》報告👱‍♀️,從性別、年齡等不同維度探討了1980-2009年我國農民工返鄉頻率和返鄉後滯留時間的變化規律。陳晨的研究的主要發現有👐🏽🕺🏽:2000-2009年,農民工返鄉後的滯留時間變短代際和教育水平僅影響男性第一次外出的發生年代僅影響女性家庭內的性別分工仍然存在🔆,年齡和返鄉後居留時間的線性關系🕵🏽,老家有樓房和返鄉居住時間的正向關系

任遠從人口決定論出發分享了《中國人口與發展的歷史經驗——祛魅人口決定論的迷思》報告🤷‍♀️,認為過度強調人口對發展的決定性影響,實際上是簡單化了發展的過程,並會錯誤地將人口因素歸結為發展過程的根本原因。對人口決定論加以祛魅,才能理解人口和發展的真實關系,也有助於在人口和發展的復雜性的相互影響中🥴,發現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出路。

王大犇的報告主題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就業製度的轉變》,他首先深入討論了職工下崗問題,通過總結本市就業工作的實際,認為解決就業問題必須堅持市場導向的就業機製,發揮市場在配置勞動力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勞動者通過勞動力市場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最後,丁金宏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感謝各位學者的精彩報告🧑🏿‍⚖️,感謝各位師生蒞臨參加。持續三個多小時的會議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EON4平台专业提供:EON4平台👨‍🦯👮🏼、EON4EON4登录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平台欢迎您。 EON4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