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國家社科一般項目“日語聽解能力習得機製研究”第二次沙龍在閔行校區外語學院223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王琳副教授、EON4外語學院英語系鄒為誠教授、日語系彭瑾副教授🙇♀️、吳紅哲老師以及日語系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沙龍。
課題負責人尹松首先簡要介紹了課題的研究內容以及進展情況,之後著重匯報了重視聽解過程的聽力課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國學生的聽解水平不高,兩個因素直接影響學生聽解水平。第一,用耳朵聽懂的單詞量過少以及大量的誤聽😁。日語有很多與漢語相同意思的漢字,學生往往用眼睛看能看懂🏄🏿👩🏽🦱,但用耳朵聽卻聽不懂。第二🦇,學生尚未有效地使用聽解策略且所用策略種類單一🧘🏽♀️。學生遇到聽不懂的單詞,喜歡使用猜測漢字的方法進行音聲解碼,但由於無法瞬間完成音聲解碼導致不能正確進行意思構建。解決第一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導入“跟讀法”用於幫助學生延長音聲信息在大腦中的保存時間,從而提高解碼的準確率。解決第二個問題,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引導訓練,教會學生根據聽懂的詞及上下文進行推測🦀,預測,有選擇地聽。本次沙龍重點匯報了聽力環節導入“重視聽解過程”的教學方法。3年的數據顯示🧑🦯➡️,學生上課可以主動地根據聽懂的詞及上下文、韻律線索等進行推測、預測🚣🏼、有選擇地聽🙎🏼♀️。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此項研究的意義🤟🏻,並結合自身研究以及教學實踐對結果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中肯的意見。鄒為誠教授還介紹了查閱國外研究的4個文獻數據庫,以及統計分析等相關信息🐦。現場專家就如何評價教學法的效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與專家們的交流中課題負責人受到了很多啟發,下一步將充分參考借鑒各位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繼續推進課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