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地理學業水平考試評價維度及標準”學術沙龍在中北校區文科大樓914會議室順利舉行💳。本次學術沙龍由課題負責人教師教育學院蘇小兵副教授主持🙋🏽♀️,參與此次沙龍討論的有地理科學學院段玉山教授🦪、張琦副教授、王輝講師,松江區教師進修學院地理教研員周雪忠老師以及部分碩士研究生🪱。會議主要圍繞項目近期研究進展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首先,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研究進展🧓🏻、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後期工作四方面做了闡述。
本課題的前期已完成高中地理學業評價的國際比較、高中學業考試能力要求的國際比較🦹♀️、普通公民地理素養構成的研究🧛🏻🕵🏽♀️,並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對上海市等級考與合格考的界定✤,公民職業素養傾向於等級考的要求🪳👨🏼✈️,公民素養傾向於合格考的要求💇♀️,並對職業素養🏊🏿♂️、公民素養、地理素養的相互關系進行交流討論;地理素養能力構成維度整合PISA、A-level、AP等考試的能力要求,在充分考慮地理學科特殊性的基礎上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能力維度;為避免地理知識構建的零散性,參照西方以大概念的理念進行科學教育的範式,以“大概念”理念描述構建地理知識維度,整合地理素養能力維度和地理知識維度設計出公民 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地理情景和問題的調查問卷🍥。
隨後介紹了近期問卷調查的設計狀況,問卷的設計目的在於以日常生活情境為依托了解上海居民對地理與日常生活🫲、工作的關系,段老師提出學科能力維度要註重與國家核心素養體系的關聯性,介紹了國家地理課標組製定地理核心素養評價框架的經驗,提出angoff、bookmark測評方法,提醒後期註意數據呈現方式和空間表達方式。隨後與會專家針對每一個“大概念”對應下的情境問題進行逐條討論📧👳,結合課程內容框架補充部分情境和問題,增強其易理解性、科學性🧖🏽、合理性🧙🏽♀️、精煉性等🌧,對問卷的框架和內容表述進一步完善。項目負責人總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後期的改進方案,後期將會進一步完善問卷設計中的內容結構、精煉地理知識“大概念”的表述方式、問題難易度的權重設置、問題表述的通俗易懂性等👩🚀。
對於問卷的發放形式,與會專家進行了進一步的商討👨👨👦,對象1選擇上海市10個區、每個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各兩所學校的家長進行公民素養的調查,對象2選擇全國高校地理相關專業在讀的大三或大四學生,數量約2000份。按照預期的項目進展計劃,對後期的研究進行整體把握🚵🏽,在3月底進行問卷的試測🍮,選擇上海市小學、初中兩所學校三個班100位學生家長,根據試測結果和適當的訪談數據進行問卷的修正完善🤘🏼,4月份進行大規模的問卷調查,5月份進行問卷數據的分析🧑🏽⚕️🤷🏻,並針對問卷數據結果和問卷框架訪談地理領域的相關專家,為後期製定上海市高中地理學業水平考試維度指標體系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最後,課題負責人對與會師生的意見和後期進展進行總結和計劃,前期的理論研究和問卷調查的穩步進展增強了課題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明確了課題組在下一階段的研究目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