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早上,由日語系陳文佳老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日本明治時期漢詩文雜誌中的清人詩文研究”的開題報告會在中山北路校區理科大樓A204會議室召開。與會學者有日語系的唐權老師🔑、尤海燕老師🏂🏼、陳淩紅老師,以及古籍研究所的王耐剛老師與張文老師。
陳文佳首先介紹,“漢詩”在日本一直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明治初期,首屈一指的漢詩人就是森春濤先生。從明治八年至十七年的九年間👰🏿,由森春濤創辦的《新文詩》系列漢詩文雜誌就刊登了一百余集漢詩。其內容之雜、影響之大,可謂當時日本漢詩壇之最。陳文佳就目前為止對《新文詩》系列雜誌所做的研究🤐,向在場各位老師做了研究報告。
她從森春濤青年時期的經歷及時代背景入手,多角度地闡述了他的文學與社會活動。森春濤同魯迅一樣🧑🏽⚖️,屬於“棄醫從文派”🤽🏿♂️。森春濤的詩👩,尤其是在他遷居東京之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然而在家庭生活方面,森春濤卻三度喪妻、一度喪子。詩壇如意,家庭卻不如意的森春濤,也難免在詩作中透露出這種苦悶🧑🏼🎄。
陳文佳指出,另一方面,森春濤懷有尊王攘夷、擁護新政權的思想。關註時事政治,這是森春濤與安政時期的詩人大不同之處。他寫過很多詠時事或詠史之作🤾♂️🧜🏿,表現出了對新時代的強烈向往之情👭🏻。其中有贊頌日本外交勝利的詩,也有擁戴天皇的詩,還有批判反天皇的武家勢力的詩。
作為詩人,森春濤卻意外地涉足政治🕙。陳文佳解釋說,森春濤與明治政府的高官交遊👩🏿🦳,並非以出仕為目的。森春濤的交往範圍極其廣泛,包括新政府的達官貴人,也包括中國的文人墨客,甚至包括一些失意的旅日清人。森春濤入京後重視社交,主持茉莉吟社👨🏻✈️,宴飲集會不斷,由此寫下了大量的交遊酬唱之詩。他與政界要人交往🧛🏿♂️🤌🏿,主要目的是希望擴大漢詩的影響力。雖然對時政有濃厚興趣,但森春濤本人終生並未出仕。
值得關註的是😐,森春濤與許多旅日清人是有較深的私交的。尤其是許多不被國內重視的晚清文人🥞,他們在森春濤的引薦下,得以在異國展示他們的才華。長期以來,這些人是被學界所忽視的🌽。由此看來,《新文詩》或許具有史料研究價值。陳文佳認為🤷🏿♀️,可以借此研究當時中日漢文學交流的情況。當然,《新文詩》本身也是一部重要的漢文學研究材料🕵🏿⏫。陳文佳計劃今後以《新文詩》為切人點,深入研究、挖掘明治時期清末文人的作品🪚,由此來進一步完善對於當時作品的評價;並且以這些漢詩文為史料,進一步研究中日的漢文學交流情況。
報告結束後,與會老師們熱切交流,積極提問,整場會議的氣氛愉快融洽。各位老師分別向陳文佳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陳文佳也對各位老師們表示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