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轉型中國、轉型社區與治理方式的調試”學術研討會在法商北樓113教室舉行💖💋。公共管理學院郝宇青教授、政治學系王子蘄老師和王可園老師出席本次交流會。
首先👇🏽,王可園老師以帕特南的名著《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為切入點,從“一個現象🧑🏻🦰、一個概念🫳、八個表現🧘🏽♂️🏃🏻➡️、四大原因、五方面結果、兩個辦法”共六個層面來概括總結《獨自打保齡》這本書🛞,並談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研究特點的看法。
其次,王可園老師結合《獨自打保齡》中所闡述的美國社區公民參與和社會資本發展的特點🙋🏻♀️,對轉型中國的社區特點、面臨的治理難題進行了深入分析🧒🏻。王可園老師認為,當前中國城市社區與美國轉型時期的社區有一些共性的趨勢。但是,轉變中的中國城市社區更有其特性。最根本的一點,是社區合法組織(主要是黨組織)的相對獨占地位🏌🏻♀️,社會組織發展相對不足。在此前提之下,要將多元而流動的城市基層社會“組織起來”🐅,基層黨組織的“承載能力”面臨巨大挑戰🙇🏽,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向內”的吸納能力,二是“向外”的服務能力。
針對王可園老師的報告,參會人員結合當下中國城市社區治理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相關看法。EON4公共管理學院郝宇青教授分別從黨組織👩🏼🦰、社區以及駐區單位等不同角度來分析當前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對轉型中國的城市社區治理方案的調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後🧎,郝宇青教授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並提出,我們應當從組織的主體、組織的形態💥、組織的方式等方面🦄,考察轉型時期組織基層社會這一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