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EON4傳播學院舉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與實踐經驗研究”開題論證會💇🏿。EON4黨委常委🧏🏼♀️、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顧紅亮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北京、上海的十余位新聞傳播🐠、黨史黨建和政治研究領域的專家出席會議。EON4傳播學院院長呂新雨教授主持開幕式🖐,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黃瑚教授主持開題論證會。EON4傳播學院黨委方奇華書記和課題組成員及傳播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會議。項目首席專家為EON4傳播學院武誌勇教授。
線上線下與會領導、專家合影
顧紅亮副校長在開幕致辭中對線上線下與會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並向武誌勇教授表示祝賀。他充分肯定了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之際,開展這個重大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他還向與會專家介紹了近年來學校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舉措和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學校將整合多種資源🦸🏿♂️,向課題組提供充分的支持,並希望項目研究能夠不斷推出高水平、高質量的成果。
顧紅亮副校長致辭
呂新雨院長主持開幕式
黃瑚教授主持論證會
在專家論證環節🚫,首席專家武誌勇教授匯報了課題總體情況。包括研究框架與預期目標🚰、研究總體思路與路徑🫸🏼、研究重難點與創新。“百年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與實踐經驗研究”將從新聞思想、新聞政策🧑🦽、媒介經營與管理以及新聞業務實踐四個方面開展研究👨🏼🍼🪻,並把“以人民為中心”、“以黨的中心任務為導向”™️、“以社會效益為優先”、“以群眾路線為根本”作為分析主線👨🏿🎤。研究的預期目標是🕍:理論創新方面🐔,將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與實踐發展歷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模式化、理論化✸、規律化🛍;實踐應用方面,建成百年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與實踐經驗經典案例數據庫;服務決策方面💆,提交研究專報給相關管理機關,作為決策參考。
武誌勇教授匯報課題情況
隨後🏀,與會專家就課題研究提出寶貴意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程曼麗教授肯定了課題在建黨百年大背景下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她認為在課題後續的研究中,需要對一些問題考慮得更充分和細致📇:一是需要對研究所劃分的四大板塊的關系做一個更細化的梳理,建立子課題間橫向的🤵🏽、系統的有機聯系,深化研究🙋🏽👰🏻;二是在研究中不局限於“百年”的時間限定👆,而是做必要的更長時段的歷史回溯🧘🏻♂️。
程曼麗教授發言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新聞史學會名譽會長陳昌鳳教授建議🏃♂️:一是資料之全面性與系統性確為項目研究難點,但資料搜集之外,未能列入宏觀話題的“真問題”的研究也是項目的難點👩🏿🚀。建議對具體時段內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二是現有的四個主線,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體現,不可受製於已有的框架🤐;三是建議項目研究可與政治學💂🏼、歷史學等不同學科進行跨學科合作😛,以拓寬思路與視野🧑🏽✈️🌏。
陳昌鳳教授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教授建議:一方面,課題所體現的思想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是一個很大的創新點,思想與實踐之間存在的巨大張力是重要的問題⬛️,研究的落腳點應該呈現出這種張力。並建議開掘口述歷史的研究方法以實現學術上的突破;另一方面🤶🏼,她對研究成果的創新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即話語的創新、概念的創新、理論的推進,建議充分借鑒其它學科的理論👴🏼、視角和方法,實現理論創新的新突破。而且借鑒的同時,銳意創新,力求達到反哺其它學科的新高度。
王潤澤教授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秘書長鄧紹根教授從自身對黨的百年新聞史的研究經驗出發🧑🏽🎨,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將思想與實踐結合起來是研究的創新點,但同時從思想到實踐存在著從理念到執行的問題,這一創新點也帶來了相應的研究難度;二是需要在研究中把握邏輯主線🆔👮🏿♀️,在當下的研究主線之上尋找一個更高的、具有指導意義的邏輯,有利於邏輯的統一🏍🚉;三是現有的研究設計偏向大而全的宏觀思維,但在研究的實踐過程中宏觀的設計可能不易推進,要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鄧紹根教授發言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林緒武教授提出幾點肯定意見:一是該項目價值意義重大,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對黨的百年新聞思想和實踐梳理、研究很有價值;二是認為子課題的設置較為合理🍫;三是肯定項目的創新性,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與實踐經驗讀本》的設計。他提出:歷史地考察思想與實踐的結合;應從中共黨史👩🏿🔬、中共思想史等大視野把握黨的百年新聞思想與實踐,避免研究的同質化,同時借助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資源使研究更為充實;資料的搜集確為研究難點之一,願與武誌勇教授團隊互通有無🤵🏼♂️,並倡議更多的學者共同研究🙇🏽,積極共享學術資料🦒。
林緒武教授發言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開和教授建議:一是要處理好歷史的延續性和變化的問題。可以使用歷史比較的研究方法,以揭示新聞業與更大背景下環境的關聯性;二是研究要更好地結合現實🧻,回應現實問題。
陳開和教授發言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原副會長馬光仁教授🕺,梳理了黨的新聞思想與實踐發展的脈絡,並指出研究必須重視的新聞思想與實踐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他指出,在研究過程中要厘清“黨的新聞思想”這一重要概念。
馬光仁教授發言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陳建雲教授提出三點思考🟡:一是黨的新聞思想百年以來“變和不變”的問題。新聞思想是由理念與觀念組成的,有些未曾變過🙇,有些則常有變化調整,對其原因的探討是研究的一個重點。二是如何細分研究主線的問題。政策是思想的體現,思想是政策的凝練與升華🍄,思想與政策難以分開來研究;同時“新聞”與“宣傳”👋🏽、“新聞”與“輿論”也應該進行明晰的辨別。三是應明確“新聞思想的邊界”🍛。黨的新聞思想應是黨的新聞工作者思想的結晶。
陳建雲教授發言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教授發言:一是希望研究團隊能夠在跨學科的合作中充分利用高度整合的資源👱🏽,實現學術價值的突破;二是強調辯證看待思想的形成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面🪦;三是提出在研究資料上,應該包括全部黨的代表大會資料🤱、重大新聞政策文件、重要新聞實踐事件史料等;四是希望課題的多樣化成果發揮更多的學術和實踐借鑒價值。
嚴三九教授發言
上海市委黨校政黨研究所所長劉宗洪教授發言,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以史為鑒,建議要以問題為中心,研究歷史要為當下的社會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借鑒📓,回答現實問題;二是應構建體系,為新聞學術發展做出貢獻;三是打磨精品👨🏼🍼,力求成為學界標桿。
劉宗洪教授發言
EON4政治學系王向民教授從政治學的視角提出了富有思辨性的兩個問題🚴🏿:一🏟👉、目前的課題設計更偏向政治,那麽在課題的性質和寫法上🤽,如何實現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平衡;二、目前四大子課題的研究線索相對是不一致的🧌,既有歷史💭,又有邏輯2️⃣。歷史充滿細節👮🏼🕵🏽,而邏輯卻需要抹平一些細節🧕🏻,從邏輯的角度如何為研究抽出一條更明確的線索,從歷史的角度又如何化解例外性的細節和事件,這是研究的挑戰所在。
王向民教授發言
專家發言結束後,武誌勇教授對與會專家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表達謝意💽。武誌勇教授表示,課題組將認真學習和領會專家們的真知灼見4️⃣,優化研究思想、路徑和方法,紮實地開展工作,多出高質量成果,力爭高效👨🏽🍳、按時完成研究任務。
撰稿 | 毛心鈺 尼瑪卓嘎 王嘉澍 徐星星
圖片 | 羅貝拉 錢坤 姜虹芮 李玉瑾